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
单项选择题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象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D、表象式道德情感
2:下列属于童年期心理特点的是( )
多项选择题
A、思想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B、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C、出现心理断乳期
D、自我控制力较强
E、行为习惯的养成占据重要地位
3: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
单项选择题
A、对
B、错
4: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持久的。( )
判断题
对
错
5:功能固着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 )
判断题
对
错
6: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
单项选择题
A、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遗传决定沦的观点
C、教育万能论的观点
D、基因决定论的观点
7: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博客辅助教师来管理信息的功能?( )
单项选择题
A、教师利用博客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书写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等日记随笔,将教学资源上传
B、教师根据教学资源种类或用途,将博客中收集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分类存放,或是根据日志内容的不同,将博客中书写的日志分类存放
C、教师发布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吸引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实现信息更为广泛的共享
D、教师利用博客发表与学科相关的主题,组织学生对该主题进行讨论;收集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等的评价建议,通过回复这些评价建议,共同探讨使自身不断完善
8:一般情况下,综合识记的效果优于整体识记,整体识记的效果优于部分识记。( )
判断题
对
错
9:只有性格有可塑性,气质完全没有可塑性。( )
判断题
对
错
10: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多项选择题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和责任感
D、事业感 ?考_试_大—-—在_线_考_试_中心
E、自尊感和羞耻感
1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单项选择题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2:教育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
判断题
对
错
13:提出“完形一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
单项选择题
A、苛勒
B、加涅
C、斯金纳
D、布鲁纳
14:下列不是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分类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准备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过程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5: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这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单项选择题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终生学习
D、关爱学生
1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歌德是德国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者,代表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B、席勒是德国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阴谋与爱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C、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问题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
D、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飞鸟集》《新月集》
1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
单项选择题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参观法
D、练习法
18: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桑代克
B、加里培林
C、加涅
D、巴甫洛夫
19:提出“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道德修养方法的教育家是( )。
单项选择题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2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单项选择题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1: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下列哪一条学习规律?( )
单项选择题
A、练习律
B、效果律
C、准备律
D、近因律
22: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 )。
单项选择题
A、培养与推动
B、共性与个性
C、影响与干预
D、制约与促进
23:新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判断题
对
错
24: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解例题的解法,小明突然举手说,他想为大家演示例题的另一种解法,老师恰当的处理方式是( )。
单项选择题
A、稍作停顿,批评学生影响课堂秩序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请小明上讲台为大家演示
D、跟小明说下课谈论
25:在对某乡镇情况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以下信息:(1)富裕的张村村民都非常勤劳;(2)相对贫困的李村也有村民非常勤劳。由此可见,( )。
单项选择题
A、非常勤劳但不是李村的人一定是张村的村民
B、非常勤劳但不是张村的人一定是李村的村民
C、非常勤劳的人有些不是张村的村民
D、该乡镇非常勤劳的人不是张村的村民就是李村的村民
26: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常用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
单项选择题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27: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科学家是( )。
单项选择题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
28: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
单项选择题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29:校外人员孔某趁学校门卫疏忽之际,骑摩托车闯入校园,将学生刘某撞伤,对刘某所受伤害,应当承担主要责任的是( )。
单项选择题
A、门卫
B、孔某
C、学校
D、刘某的监护人
30:( )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单项选择题
A、主题班会
B、晨会
C、运动会
D、校会
31: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单项选择题
A、马斯洛
B、阿特金森
C、维纳
D、维果斯基
32:教学过程是一个程序化过程,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判断题
对
错
3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单项选择题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最后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34: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
多项选择题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35: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单项选择题
A、毫米
B、厘米
C、分米
D、微米
36:学生的学习特点受( )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A、基础
B、智能
C、思维
D、能力
37: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
单项选择题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8: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
单项选择题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39: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单项选择题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40: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选拔适合教的学生。( )
判断题
对
错
41: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单项选择题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42:教学口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
多项选择题
A、科学性
B、艺术性
C、思想性
D、启发性
E、严肃性
4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
判断题
对
错
44: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
单项选择题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45: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单项选择题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46:“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 )。
单项选择题
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7:“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单项选择题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4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
单项选择题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9: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的记忆术是( )。
多项选择题
A、位置记忆法
B、缩简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语义联想
E、视觉想象
50:儿童发展的源泉是( )。
单项选择题
A、儿童主体的活动
B、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C、家庭和社会教育
D、社会环境
51: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
单项选择题
A、布鲁纳
B、苛勒
C、奥苏伯尔
D、加涅
52: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
判断题
对
错
53: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
单项选择题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教学与发展》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4: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 )。
单项选择题
A、鲁迅
B、曹禺
C、夏衍
D、郭沫若
55: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特征有( )。
多项选择题
A、分工合作
B、密切配合
C、各自尽力
D、社会互动
E、团体历程
56: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单项选择题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57: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单项选择题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58: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是个体本位论。
判断题
对
错
59: 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最大眼度的给予学生自由,满足学生的任何要求。( )
判断题
对
错
60:据一份调查显示,一年中任何月份,8至12岁的农村儿童中有80%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在农村8至12岁的农村儿童中有20%是全年不上学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单项选择题
A、现在上学的农村儿童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多
B、尽管在每个月参与调查的农村儿童人数都不多,但是这些样本有很好的代表性
C、在农村,儿童上学获得家人更多的支持
D、在农村,有许多儿童经常辍学后被家长劝回学校
1:答案C
解析
2:答案B,E
解析
3:答案B
解析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4:答案正确
解析
5:答案错误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略。
8:答案正确
解析 识记有三种方法,即整体识记、部分识记和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利用了材料的联系进行识记,因而效果好。部分识记因为缺乏联系,效果较差。(资料来源《普通心理学》)(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9:答案错误
解析
10:答案A,B,C,D,E
解析 略。
11:答案B
解析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
12:答案错误
解析
13:答案A
解析 完型-顿悟说的提出者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该学说认为学习不是动作的积累和盲目的尝试,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4:答案C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题干描述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要求。
16: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政论家海涅的代表作,故B项错误,应选。其他三项均正确。
17:答案B
解析 讨论法是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相观而善”的过程就是为解决某个问题,彼此发表见解、观点,最后达成统一的过程,符合讨论法的含义。故选B。
18:答案B
解析 略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A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1:答案B
解析
22:答案D
解析 社会发展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如生产力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教育内容和手段,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而教育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如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文化知识。
23:答案错误
解析 题干讲的是专家型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特征。
24:答案C
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反应应回以关注,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故选C。
25: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此题的解题思路是:由“所有的张村村民都非常勤劳”和“有的李村村民非常勤劳”得不出“勤劳的村民不是李村的就是张村的”,因为还有别的村的村民。因此,A、B、D三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27:答案B
解析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天文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自然科学从此获得了新生,这在近代科学的发展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哥白尼的《天球运行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因此说,哥白尼是第一个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的科学家。
28: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9:答案B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30:答案A
解析 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主题班会。
31:答案B
解析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
32:答案正确
解析 33:答案B
解析 A.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显然与句意不符,同时这个词语不能作定语。B.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这里形容梅兰芳是可以的,因为他扮演的是旦角。C.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句意是说其傲慢,显然不当。D.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与语境不符。
34:答案B,C,D
解析 应当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代表的流派。
35:答案D
解析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即PM2.5)的颗粒物。PM2.5表示每平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36:答案A
解析 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37:答案A
解析 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38:答案D
解析 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包括有纪律问题的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得以好好地学习。而不是要追究责任,让学生“就范”。
39:答案B
解析 根据这句话的含义和疏导原则的定义,可知其反映的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40:答案错误
解析
41:答案C
解析 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42:答案A,B,C,D,E
解析
43:答案错误
解析
44:答案C
解析 关键期或最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有一个最佳的时间段,这是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故选C。
45:答案C
解析
46:答案D
解析 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47:答案D
解析 见学习摘要。
48:答案D
解析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
49:答案E
解析 【解析】本题以例子的形式考查了精细加工策略中的记忆术(视觉想象)知识点
50:答案A
解析 略。
51:答案B
解析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52:答案正确
解析 略。
53:答案B
解析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
54:答案B
解析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他的著名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故选B。
55:答案A,B,C,D,E
解析 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56:答案C
解析 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童年期。
57:答案C
解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58:答案错误
解析 (1)确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需求的辩证统一。(2)个体本位论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来确定,这是片面的,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就必须符合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另外,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59:答案错误
解析
60: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腈】题干的结论是:8至12岁的农村儿童中有20%是全年不上学的,其论据是一年中任何月份,8至12岁的农村儿童中有80%接受义务教育。要削弱题干结论,就需要切断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如果D项为真,则由于事实上许多农村儿童辍学后又被家长劝回学校,因此,上述条件很难成立,这就严重削弱了题干论证。其余各项均不能削弱题干的论证。
Copyright C 201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人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临沧人才网 鲁ICP备16006088号-1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202004810006号
地址:中国.临沧 EMAIL:kf@lcrcw.net.cn